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已经州人民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13日
“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培育三年行动方案
(2016—2018年)
为加快推进“黔货出山”,进一步做好我州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上行,树立黔东南州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高端”的品牌形象,提升我州电商企业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意义
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特色内容的总和,是一个区域声誉、质量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一张区域名片、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加快我州农产品品牌培育,打造黔东南州的区域公共品牌,就是要集聚我州最具代表性的优势产业和产品,通过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在市场和消费者中形成具有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用度的知名品牌——“舌尖上的黔东南”。
加快我州农产品品牌培育,打造黔东南州的区域公共品牌,是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是发挥品牌叠加效应,破解黔货出山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我州电商企业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提升产品溢价、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必须紧紧依托我州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特色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整体区域公共品牌——“舌尖上的黔东南”,用“母子”品牌的建设模式,培育、包装出一批国内知名的农特产品。
二、总体要求
立足黔东南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农业客观资源优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按照“绿色、生态、有机、高端”的要求,秉承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耦合发展的理念,高举生态精品农业大旗,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产品,唱响“舌尖上的黔东南”生态精品农产品品牌,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致化、经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绿色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培育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百亿农业大产业,打造“中国生态有机农业之都”,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全球生态精品现代农业“黔东南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主导,全力以赴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打造“舌尖上的黔东南”区域公共品牌。“舌尖上的黔东南”是两全(全区域、全产业)、两母子(黔东南州区域公共品牌与县级以下各区域范畴的公共品牌、黔东南州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形成母子品牌关系)、四化互动(农产品规划生态化、生产标准化、营销电商化、经营品牌化)、四链融合创新(文化价值链、物质价值链、机制价值链、品牌价值链)的品牌价值构建模式;是覆盖全区域16个县(市)、囊括8大农产品产业品类、创新全州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农业区域公共品牌。
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是品牌建设中战略决策的制订者、品牌经营的监管者、品牌传播的推动者;黔东南州质监局、州农委是品牌的业务主管部门;黔东南州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品牌的商标所有者,也是品牌的经营主体,将统筹协调各部门、各生产主体、子品牌经营者等集中平台,引领黔东南生态精品农业实现品牌化发展。
三、工作目标
“舌尖上的黔东南”提供绿色、生态、有机、高端的一条龙“饮食产品”,从主食(大米)—到炒菜用油(山茶油)—再到主菜(高山蔬菜、特色畜禽、酸汤鱼、中药材炖汤)—再到佐料(酸汤调料)—再到饭后(水果、茶),满足了消费者日常需求的全产业链、全过程要求。
“舌尖上的黔东南”区域公共品牌,按照“1+8+X”的建设模式,其中“1”就是“舌尖上的黔东南”的“母”品牌形象,其内涵为“生态、绿色、有机、高端”;“8”即涵盖大米、山茶油、高山蔬菜、特色畜禽、酸汤调料、中药材、水果、茶叶等八大品类;“X”即包括若干个“子”品牌的特色食品企业的品牌体系。
到2018年,在国内外电商市场推出一批质量好、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冠以“舌尖上的黔东南”的产品集群;新增农村产权融资30个亿,“舌尖上的黔东南”区域公共品牌使用企业达100家,培育农产品电商主体1000家,黔东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覆盖100家企业,农产品销售额达3亿元,建设完成集畜禽屠宰、净菜加工、中央厨房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营销配送服务中心。
四、入选“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产品的条件
(一)满足电商网品的基本条件。
(二)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有机产品认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认证以及建立地方标准的产品。
(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名牌产品的产品。
(四)产业市场主体一家以上,产值规模2千万元以上。
五、重点培育推广的企业和产品及时间安排
2016—2018年度,分年度对重点企业进行品牌培育,培育计划见附件。
六、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活动。创新产品,抢占知识产权高地,把 “舌尖上的黔东南” 品牌纳入法律保护范围。
1.指导企业创新产品,统一产品开发和设计,并积极申请专利。采用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结合网售特性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用3—5种产品组合包装,形成产品的差异性,以差异性来保持竞争性,同时申请专利。(责任单位: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
2.尽快开展“舌尖上的黔东南”知识产权认证。开展VI(Visual Identity)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组织“LOGO”设计征集,制定说明书,规定品牌内涵和载体;开展名称、形象标志注册认证,完成版权登记和商标、域名注册。(责任单位:州电商办、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编委办、州工商局、州质监局)
3.品牌营销采取授权限量发售的模式,配套相关管理措施。严格品牌使用授权,制定授权标准,指导帮助企业建立CIS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制定产品销售策略,价格定位高端化。(责任单位:州电商办、州质监局)
(二)开展整体品牌营销活动。创新品牌营销渠道,集中力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1.开展整体品牌形象全方位一次性传播。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整合户外广告和电子媒体,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制作、统一发布时间,科学制定宣传方案。在旅游景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以及城区主要地段设置户外广告牌。在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专栏,把电商平台畅销网品情况进行周、月、年动态排名。制作电视公益广告,开设微信“掌上黔东南”频道“舌尖上的黔东南”栏目。(责任单位:州外宣办、州电商办、黔东南广播电视台)
2.按照成熟营销惯例,州政府组织分3季召开“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发布会。发布会的内容和形式要与国际接轨。(责任单位:州委宣传部、州外宣办、州质监局)
3.借助文艺作品搭载传播,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生态、绿色、有机、高端以及和谐友善、富于民族文化的形象和核心价值诉求。分季制作“舌尖上的黔东南”专题片,在大健康频道等电视媒体上播放。州电视台利用战略合作联盟跨地区播放,扩大传播半径。(责任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黔东南广播电视台)
4.利用各类会展平台推广。在生态文明论坛、有机博览会、传统村落峰会、一节一会、电商大会、年货节等平台上,积极宣传“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和产品。(责任单位:州商务局、州旅发委、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投促局)
5.把“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形象和产品在各景区、历史文化景点、传统村落、星级酒店进行全面覆盖。利用我州景点、文化等辅助价值贡献要素提升品牌和产品价值。(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商务局、州工商局)
6.紧密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等我州电商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品牌和产品营销。(责任单位:州电商办、州质监局)
(三)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立足质量,树立质量第一理念,确保品牌美誉度。
1.加快推动对入选企业和产品的有机认证和各类管理认证,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进一步对照填补企业在地理标志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证明商标、著名商标、生态原产地产品、有机产品等方面的空白。(责任单位:州质监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凯里办事处、州工商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农委、州林业局、州工信委)
2.引导、鼓励企业参加各种质量活动,持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标准化、计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可控,保证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要求的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标准。积极推广有机生产技术,采取安全、高效、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建立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建立标准化实施体系,适度控制标准化有机种植、养殖规模。(责任单位:州质监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凯里办事处、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农委、州林业局、州工信委、州商务局)
3.严格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建立“舌尖上的黔东南”质量监管体系,强化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开展“舌尖上的黔东南”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抽,建立专项监管台账。开展质量诚信建设,实施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深入开展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监督企业认真执行生产记录档案、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质量标识、质量追溯、“黑白单”等制度,实现农特产品产、供、销、产品溯源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工商局、州农委、州林业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凯里办事处)
(四)开展市场品牌主体培育扶持活动。
1.“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优先授权电商平台企业使用。根据“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内涵、内容制定标准,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授权使用“舌尖上的黔东南”品牌。建立使用监管制度,对品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对规范使用品牌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州电商办、州质监局)
2.集中开展对产品供给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相关工作指导和品牌培育,涉农资金、项目向这些企业倾斜。以电商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指导企业规范电商农特产品标识,标注规范的二维码信息,做好电商产品精品包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在厂房建设、产品标识、产品包装、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扶持。协调解决品牌创建企业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相关资质考核和品牌申报等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责任单位:州工信委、州质监局、州发改委、州商务局、州科技局)
3.主体培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适度规模发展相结合。利用精准扶贫资金,突出发展“舌尖上的黔东南”农特产业。重点扶持参与品牌创建的企业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加快产品与市场的融合。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既要考虑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供给连续性差的问题,又要考虑适应高端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高端品牌的本质特性,适度规模发展,保持产品的稀缺性。(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农委、州电商办)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州人民政府州长任组长,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州发改委、州电商办、州质监局、州工商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凯里办事处、州农委、州林业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州旅发委、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外宣办、州扶贫办等部门组成的“舌尖上的黔东南”电商品牌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督促检查贯彻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质监局(州品牌办)。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把“舌尖上的黔东南”电商品牌培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年度制订落实行动方案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切实提高组织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州质量兴州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政府、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结合职责逐项细化任务分工,逐级落实施工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建立落实行动方案的工作责任制,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强化督查检查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对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州质量兴州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政府、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落实激励措施。对成绩突出的相关企业认真按照《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府发〔2011〕36号)进行奖励。同时经济、财税、金融等部门在实施技改项目、申请流动资金和技改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责任单位:州质量兴州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政府、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